導讀:11月10日,29歲的小李(化名)將一面錦旗交到四川省骨科醫院手腕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程亞博的手中,感謝他通過細致而專業的手術挽回了自己的...
11月10日,29歲的小李(化名)將一面錦旗交到四川省骨科醫院手腕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程亞博的手中,感謝他通過細致而專業的手術挽回了自己的右手。
10月29日晚6點過,小李在成都市斑竹園某工廠工作時不慎被機器切傷右腕部,當即致右腕部離斷,工友趕緊將他送到附近醫院,進行簡單消毒包扎后,醫院建議他向上級醫院轉診。晚上8點17分,小李來到了四川省骨科醫院,急診科與手腕科會診并完善了術前檢查,同時,值班醫生聯系到程亞博醫生準備進行手術。
四川省骨科醫院手腕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程亞博
“患者創傷較大,術前、術中的出血量也會較大,需要緊急配血、備血。而且患者為離斷傷,斷肢在傷后6-8小時內行再植條件最佳,否則離斷遠端肢體失活、影響斷肢存活率,時間緊迫,需要各科室協同合作。”程亞博醫生說。患者右腕部從腕橫紋平面離斷,腕部骨質、肌腱、血管、神經完全切斷,如果不進行顯微外科修復,斷肢無法存活,會造成手部自腕關節平面缺損,導致嚴重殘疾。程亞博醫生知道,此次手術的難度非常大,需要修復的組織多,無論骨質、肌腱、血管、神經都需重建,且血管較細,需在顯微鏡下修復,操作的難度大,需要有豐富經驗的顯微外科醫生操作,而且手術時間長,對醫生及患者的考驗均很大。
晚上11點過,手術開始了。清創后,兩組醫生同時、分別處理遠、近斷端各個血管、神經、肌腱的縫合,手腕部的神經、肌腱都非常細小,手術線甚至比頭發絲還細,這意味醫生們要在顯微鏡下縫合手腕部的全部神經、動脈、靜脈等。程亞博醫生介紹,該部位共有24根肌腱,手術中除了1根已退化肌腱未縫合,其余23根肌腱全部一一縫合,整個手術完成度與教科書上的標準一致。
然而,將神經、動脈、靜脈縫合對醫生來說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縫合之后手部的存活率、讓斷肢恢復原有的功能,這就對手術的精細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伙子才29歲,又是右手,所以我們一定是想盡辦法讓他恢復。”程亞博說。
為了讓小李能保留右手功能,這場手術程亞博花了近8個小時,直到第二天清晨7點左右才結束,每一根肌腱、神經的縫合都仔細又小心。雖然一通宵沒睡,但手術結束后,小李的手指逐漸紅潤、飽滿,張力及溫度也恢復了,末梢血運良好。
然而手術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治療的結束,手腕科主治醫師張靜介紹,術后7天內還有發生血管危象的可能,會導致再植肢體壞死,所以小李術后還進行了抗血管痙攣、抗凝、抗感染等對癥治療,持續烤燈以保證傷肢周圍溫度恒定、適宜,抬高患肢,有利于消腫。
不管白天還是晚上,手腕科的醫護人員密切觀察著小李右手血供的情況。細心照顧下,小李的病情目前已較為穩定,保肢階段的危險期已經度過,手算是已經保下來了,“接下來的治療著重于預防傷口感染康復訓練以恢復傷肢的功能。”
11月10日,小李已經可以主動小幅度屈伸手指,手指也有部分感覺恢復,接下來還需逐漸加強功能康復,醫生表示有很大可能能夠實現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操作、恢復生產工作的目標。
小提示:
在發生肢體離斷傷時,完全離斷的肢體或手指的妥善保存可減慢其組織變性,延長再植時限,為再植成活創造條件。正確的保存的方法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低溫、干燥。
可以用無菌濕紗布包好、再包以無菌的干紗布,置于4℃冰箱冷藏保存。如無條件,可以用干凈、干燥的塑料袋包裹,再包裹一層干燥、干凈的毛巾,外面再放冰塊低溫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斷肢在傷后6-8小時內行再植條件最佳,否則離斷遠端肢體失活、影響斷肢存活率,因此,發生離斷傷后還需要盡快就醫。
上一篇:市民駕車與野豬相撞 被判全責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