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1月3日,巴以沖突的中國戰(zhàn)地女記者陳慧慧講述她在加沙的26天,引發(fā)關注。據奇聞事件視頻報道,11月3日,報道巴以沖突的中國戰(zhàn)地女記者陳慧...
11月3日,巴以沖突的中國戰(zhàn)地女記者陳慧慧講述她在加沙的26天,引發(fā)關注。
據奇聞事件視頻報道,11月3日,報道巴以沖突的中國戰(zhàn)地女記者陳慧慧受到關注,話題沖上熱搜。對此,當事人陳慧慧發(fā)博回應稱,人生第一次要帶有自己名字的話題,謝謝大家的留言和支持,鼓勵和心意都收到。
全文如下:
“總臺記者陳慧慧、姚書博發(fā)自巴以沖突前線的報道。”
這是我這段時間每天新聞的報尾。前兩天臺里小伙伴給我留言,“慧慧,每次看完你的現場報道,聽完最后一句,直播線上所有同事都特想看看書博長啥樣~”確實,所有的前線報道,都是我們共同完成的,但觀眾只看到了鏡頭里的記者。
很多網友留言說記者好勇敢,槍炮聲不斷但語速平穩(wěn)流暢似乎絲毫不受影響。但實際上每天在邊界,最害怕的那個人是我,有點風吹草動異響都非常警覺,姚老師總是笑著安慰我,“別怕,不會有事的!”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距離加沙北部不到一公里的小山坡上報道,炮擊聲槍擊聲不斷,戰(zhàn)機在頭上轟鳴。我躲進附近一個幼兒園防空洞里編完片子往車里走的時候,被姚老師叫住。因為天氣太熱且防彈衣實在太重,我編輯片子的時候很吃力所以暫時脫掉了。“趕緊把防彈衣穿上頭盔戴好再出去!”說完姚老師放下手中的攝像機,和往常一樣幫我穿戴好。(防彈衣太重我自己一個人根本穿不動,每次都是姚老師先幫我穿好他再穿自己的。)
其實從幼兒園到我們停車的地方不到一百米。但他說得對,危險隨處不在。他也不是真的不害怕,之前只是都在安慰我。這是我第一次和迪拜中心站的攝像老師合作,感謝戰(zhàn)友!畢生難忘。也謝謝大家的留言和支持,前段時間太忙,確實沒顧上一一回復,但所有鼓勵和心意都收到。人生第一次要帶有自己名字的話題了。
10月9日,她在前線發(fā)回第一篇報道,到11月2日為止,她已經在戰(zhàn)地堅持了整整26天。
據陳慧慧在社交媒體透露,第二批增援記者即將到位,希望自己能順利撤回。陳慧慧發(fā)文稱:這幾天一直在距離加沙北部不到一公里的小山坡上報道,炮擊聲槍擊聲不斷,戰(zhàn)機在頭上轟鳴。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