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截至發稿,2023年中秋國慶檔檔期已經過半,據貓眼、燈塔等平臺數據,票房已經突破20億,超過了2022年國慶檔14.96億元總票房成績。檔期內,...
截至發稿,2023年中秋國慶檔檔期已經過半,據貓眼、燈塔等平臺數據,票房已經突破20億,超過了2022年國慶檔14.96億元總票房成績。
檔期內,各大競爭主力影片的走勢也已基本確定,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在上映第二日小幅落后僅一天時間,后續總票房就很快超越了《前任4:英年早婚》,目前累計票房突破6.5億元,并建立起了超過1億票房的領先優勢,基本鎖定檔期冠軍。
目前國慶檔票房的第二、三、四名:《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軍:雄兵出擊》《莫斯科行動》成績分別為5.1億、3.6億、2.6億,整體屬于“第二梯隊”,《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則被拉開較大差距。此外,6部兒童動畫電影中,《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2:超能大冒險》憑借超強辨識度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中國電影今年暑期檔創下超過200億票房的高光時刻后,迎來比春節還長1天的國慶長假,本來電影業界摩拳擦掌,供給了12部電影上線,迎來了5年來的數量之最,但目前票房數據只是看上去很美,電影業內則傳出很多“唉聲嘆氣”的聲音。
國慶檔電影票房,究竟被什么影響到了?
大家都去旅游不看電影了?
對于今年的國慶檔,不少影院的經理處于“干著急”的狀態。
北京某影院經理劉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放假前,其實我就已經和老板做過一些‘預期管理’,我跟老板提前‘預警’說,別看今年十一有8天的長假,但是來電影院看電影的人真的不見得很多。”
國慶假期中,劉穎被老板催問,能否提供一些國慶檔期間影院上座的照片發朋友圈。
“我和老板說真沒有,也沒拍到。自從放假開始,就9月29日,30日人還稍微多一點,每天有超過上千人次,每天貢獻8萬元左右的票房,但是進入10月1日之后,人次就是‘打對折’的狀態,我開始為了籌備國慶檔,特意找些廠商訂制進貨了一些衍生品,也都砸手里了。”劉穎嘆了口氣。
劉穎認為,今年中秋節和國慶假期連在一起,很明顯能感知到外出旅游的人變多,景區人擠人,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上的觀影熱情。
9月13日,某在線旅游平臺發布《國慶節假期出游風向標》顯示,國慶節假期的國內游產品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近6倍,出境游產品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超20倍。酒店、跟團游、景區門票、租車等多個國內游類目預訂量均已遠超2019年同期。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每天的出游人次都將超過1億人,遠超去年及2019年同期水平。
但南方某連鎖影院的省級經理張彤有不同見解:“2023年的國慶長假,旅游需求被點燃是不假,但我覺得人們都去旅游了,就不進電影院看電影有點‘站不住腳’。要說的話,2019年前國慶長假旅游也火爆,但同時電影市場并沒有受影響,我覺得關鍵還是在于今年國慶檔的電影供給,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形成‘一超多巨’的格局。”
最近5年,也就是2018年至2022年,國慶檔票房成績依次為19.08億、44.66億、39.67億、43.89億、14.99億。票房冠軍依次為《無雙》《我和我的祖國》《我的我的家鄉》《長津湖》《萬里歸途》,其中《無雙》《萬里歸途》分別在當年國慶檔創造超過7億、10億票房,《長津湖》更是在當年國慶檔成為創下超過30億票房成績的“大爆款”。
據貓眼等平臺的數據顯示,《堅如磐石》目前預期票房不足20億。張彤看到這個數據也嘆了口氣,說:“比春節還長一天的假期,市場對于票房冠軍《堅如磐石》的預期都不到20億,這對影院來講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過去,國慶檔一天的票房是這次的2倍。遠的也不說,春節檔中同是張藝謀執導的《滿江紅》,票房也過了40億。”
宣發的問題?
目前,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仍然是市場最大的關注焦點。從口碑上看,《堅如磐石》在豆瓣上的評分為6.5分,其中僅有不到10%的人給出五星好評,共計約70%的人給出3星、4星評價。乍一看,該片口碑不及張藝謀之前《懸崖之上》、《狙擊手》、《滿江紅》這三部超過7分的作品。
但市場上《堅如磐石》又是票房領跑者,是市場上大部分人作出的選擇,由此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倒掛”現象。
主持人金星在網絡上公開評價:“《堅如磐石》里,張藝謀已然實現了自己的四化: 題材流量化、畫面賽博化、圈錢常規化、老年鈍感化。”該言論一經發表便沖上熱搜,金星與網民在網上激辯也成了一景。
實事求是地看,《堅如磐石》的光影打磨借鑒老式港片和老式意大利犯罪電影的特點,劇本情節緊湊,懸念叢生,其公交車爆炸案、暴力討薪案、陳年骸骨案等案件的演進與人物關系構建了一盤復雜的棋局。張國立飾演的“官”和于和偉飾演的“商”既互相勾結,也互相算計,關系劍拔弩張,不但能用懸念“勾”著觀眾,還能讓觀眾帶著提心吊膽的心態持續觀影。
同時,張國立、于和偉、陳沖等知名演員“飆戲”也堪稱驚艷。例如于和偉飾演的黎志田,生活中謹小慎微,應對威脅則心狠手辣,前一分鐘還可以和飯桌上往來的官員“賓主盡歡”,下一分鐘就可以翻臉無情;前腳他可以對“背叛”自己的女婿痛下殺手,后腳女兒臨產時又變作一副“女兒奴”形象……陳沖雖然戲份不多,但瞬時流淚表達悲傷,瞬時止淚呈現憤恨的表情細節也在短視頻平臺熱傳。
劇情和演技,都已足夠豐滿,業界對于《堅如磐石》產生失望情緒,主要原因在于剪輯,這直接導致人物與故事的邏輯出現了一些無法自洽的情形。但饒是如此,張藝謀從過往的“重場面、輕故事”,到近些年嘗試各種類型片均取得一定戰果,依然被業界稱道。
劉穎認為,“觀感上講,張藝謀在拍攝過程中既可以呈現一個‘策略成功’的好故事,結果上也可以貢獻有票房成績的商業片,這已屬非常難得。”
與《堅如磐石》同在國慶檔競爭的電影,業界也分析認為“各有各的問題”。張彤指出,“現在很多電影片方主要在短視頻平臺做宣發制造熱點,靠算法推薦推到手機上吸引用戶觀看。但這次,有些電影宣發有限制,很難大張旗鼓地營銷,而像《前任4》的宣發雖然做得不錯,但卻出現了‘貨不對板’。本來,映前市場預期這是一部受眾集中在年輕群體的電影,但是年輕人看完之后發現話題略有些沉重,更適合已婚中年人,所以不是很買賬。”
這也導致了《前任4》的映前熱度沒有持續發酵,并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票房。中國新聞周刊觀察到,映前貓眼平臺上《前任4》的“想看人數”超過186萬,成為繼《唐人街探案3》之后,映前想看人數高達第二的國產電影。映后,雖然持續有“前任4觀后感”等詞條登上熱搜,但該片上映6日票房僅為6億元,《唐人街探案3》上映首日即超10億元。
劉穎表示:“前期宣發和觀影實際情況有區別,這會導致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評價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兩極分化,這樣去‘口口相傳’的話,下一波潛在來看的觀眾態度會比較動搖,普遍都是‘非必須’的觀影心態。”
后續還能加把油?
10月3日開始,國慶長假進入后半段。外出短途旅游的人逐步回歸居住地,電影口碑也基本發酵完畢,還會有更多人走進電影院嗎?
劉穎認為,首先電影業界還是要先調整好心態。“業界之所以覺得今年國慶檔票房水平‘一般般’,也有個原因是因為暑期檔的火爆吊高了市場的胃口。去年暑期檔票房成績為91.35億,后續國慶檔約15億,業界姑且會認為還算不錯,但是今年則不同,暑期檔影片質量迎來大爆發,票房突破200億,所以今年國慶檔的20億即便超過了去年,業界一對比反而覺得低于預期。”
劉穎傾向于樂觀的認為,國慶檔整體票房還能持續提升,但比較有限,一些有競爭力的電影還要做一些“長線準備”。“這次國慶檔還有個特殊情況,各家放假前都是低調宣發,按規定時間進行預售,映前討論熱度相對比較低。現在的狀況下,各方都要考慮如何挖掘長尾宣傳效應,片方恐怕要多想想宣發的新方式和新點子。”
劉穎還認為,后續影響觀眾看電影的另一大因素,還有“敏感”的電影票價。“現在的觀影體量下,主要是在靠票單價往上拉。”
有媒體統計了近6年來的國慶檔平均票價,最低是2018年的35.2元,最高是2021年的46.8元。2023年國慶檔42.3元的平均票價,在近六年來排第二,也略高于今年暑期檔的40.8元。
受訪的一些影院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國慶檔期間,確實有不少影院開始嘗試根據市場行情向上調價。“主要的依據還是在于今年暑期檔比較火熱,所以不少影院有信心,甚至有些聯合起來抱團在國慶檔調價,漲幾塊錢看看效果,整體思路還是希望國慶檔延續暑期檔熱度,在市場行情變好的時候盡可能多掙一些錢,緩解下經營壓力。”張彤透露。
“不過,我們有幾家影院底下對比一看,有些影院票價微微漲價后反而抑制了客流,影響了后幾天的預售,所以經理又把票價降回去了。后面幾天,希望人流回歸,能達到電影票價和客流人數的理想‘供需比’。”
整體來看,宣發、預售、口碑發酵再到票價,每一個環節的因素都對于今年國慶檔的熱度產生了影響。受訪從業者普遍還是認為,市場在持續回暖,只是不同檔期有不同檔期的特殊性,很難一概而論。“有報告的數據顯示,2023年暑期檔人均觀影1.78次,觀影超過2次的用戶占比基本恢復到2019年前水平,只要好的影片把市場熱度帶起來,相信觀眾的熱情肯定也會回來。”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