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累積雪量將達到近10年來同期的最高水平。北京市氣象局發布了暴雪黃色預警(后升級為橙色)、寒潮藍色預警和道路結冰黃色預警...
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累積雪量將達到近10年來同期的最高水平。北京市氣象局發布了暴雪黃色預警(后升級為橙色)、寒潮藍色預警和道路結冰黃色預警。北國大地在短時間內仿佛切換成了“速凍”模式。故宮也在一夜之間被“速凍”。照片由吳亞軒攝影。
果然,12月13日清晨,一場熙熙攘攘的大雪就成為了北京的熱門話題——北京的各所中小學紛紛停課,就連城區也出現了錯峰上班的情況,讓全市的學生和打工人都在期待降雪的到來,畢竟氛圍都烘托到了這個地步。
上班日的故宮門票一票難求,甚至連“老法師”們都擠滿了景山……偶爾的暴雪給北京居民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唯一的焦慮可能是,下單買的加厚加絨的褲子怎么還沒到?在紛紛大雪的情況下,不由得讓人思考,北京是不是越來越冷了?
初雪就是暴雪,一波連一波,“北京灣”究竟為何造就暴雪?其實,北京下雪還真是個稀罕事。北京冬季的平均降水量只有8.3毫米。
據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51年到2019年,北京平均每年大雪及以上日數僅有0.4天,甚至在2017年和2018年,全國多地降雪之際,北京還因為“全世界都在等著北京下雪”而頻頻上熱搜。北京的山區相對來說更容易下雪。楊東攝影。
但是今天的這場大規模降雪可以說是刷新了往年的記錄。根據北京市氣象局的數據,截至當天晚上7時,北京城區的平均降雪量已經達到了2.5毫米;而海淀鳳凰嶺的降雪量更是達到了5.7毫米。為什么北京難得會迎來如此大雪?
這就要從“北京灣”這一地理概念說起了。所謂的“北京灣”,是指北京地區前面是華北平原,而后面有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三面環繞形成的地理格局。
在冬季,燕山和太行山脈就像是兩道屏障,讓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季風要經過爬坡才能到達北京山區,水汽很容易丟失。冬日的北京市區氣候非常干燥,其相對濕度甚至比沙漠還低,只有山區或許能期待一場降雪。盛蓬攝影。
但是一旦遇到大型寒潮和暖濕氣流的交匯,北京就有機會披上銀裝。隨著北京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許多人對于雪景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古建筑、文化遺產等傳統景點,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城市的各個角落。
比如,近年來在北京市區內涌現出了許多“冰雪公園”,如位于朝陽區的“北京冬奧冰雪園”、位于豐臺區的“北京冬季游樂園”等,這些冰雪公園都將雪景打造成了一個個主題公園,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觀賞和親身體驗。
此外,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也與北京雪景息息相關。比如,北京的雪水,是城市居民冬季供暖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雪水通過加熱后,可以成為城市集中供暖的重要燃料,為北京市民度過嚴寒的冬季提供了保障。
北京市區的雪景,不僅美麗動人,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雪景,同時也要加強對于城市供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為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最后,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平衡城市建設和保護自然環境,使城市更加美麗、宜居?北京——雪的圣地北京是中國北方的重要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二環內的老北京城集中了許多古跡,如國子監、天壇、中山公園和太廟等。這些建筑風格肅穆,園林格局宏大,與大雪的交相輝映,共同形成了北京獨有的符號。如果您還有時間,您可以游覽號稱“昌平小故宮”的十三陵,那里的紅墻黃瓦比故宮也不遑多讓。
此外,重點是這里游人稀少!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中,一場正月十五的北京瑞雪為明朝年度財務會議拉開了序幕。
太監呂芳代表皇帝出現了一句名場面臺詞:“真是我大明的瑞雪啊!”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在農業生產高于一切的封建朝代,北京下雪并不算什么新聞,反倒是一整年不下雪才是皇帝們眼中堪稱“動搖國本”的大事。然而,與前文所述相反,北京冬季的降雪稀少。
如果我們翻閱明清史書,我們能隔三差五地看到皇帝因為“今冬無雪”而責罵順天府(北京市政府)趕緊虔誠祈雪的記載。從古至今,掃雪和鏟雪都是疏通交通的必要措施。
明朝皇帝命令從“京營(首都衛戍部隊)”中調撥3000名士兵協助紫禁城掃雪、鏟雪,這是史書上記載的紀錄。著名的“宅男皇帝”萬歷甚至還克服了懶癌,親自指揮掃雪、鏟冰。這效率,真是讓打工人羨慕嫉妒恨,即使冒著漫天飛雪上班,腳步打滑。
冬季的北京,不僅是歷史的印記,還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每年12月底到立春的一個多月間,整個北京城里從北海到昆明湖、從朝陽公園到亮馬河,都有各式各樣的冰場,承載著冬日的限定快樂。如果您想體驗地道的北京冰雪文化,滑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北京的冰雪文化還隱藏著更多美好時刻,等待您去發掘。總之,北京是雪的圣地,雪是北京的一張名片。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京的降雪量變得越來越少。如何保護北京的雪景,讓這里的冰雪文化得以延續,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北京冬日的雪景,總是讓四海青年們陷入回憶與遐想。對于學子們而言,雪天不僅意味著校園里滿是獨特的風景,還意味著那些難忘的記憶。
或許是在教學樓里聽著雪花輕盈地敲打窗戶,或許是在操場上和同學們合力堆雪人,亦或是風雪中一起涮著熱氣騰騰的銅鍋涮肉,共享溫暖。對于吃貨們而言,北京的冬季美食也是讓人垂涎欲滴。一到下雪天,就會有許多人想到吃涮肉。
這種美食的熱度一直不減,而在寒冷的冬日里,涮肉更是別具一格的美食。一旦涮肉放在桌上,熱氣撲面而來,讓人感受到冬日里的溫暖。香氣四溢的羊肉,搭配上醇厚的麻醬和咸香的腐乳,口感豐富的韭菜花也讓人垂涎欲滴。
此時,不妨點上一瓶美酒,靜待佳肴的烹調美味。然而,除了美食和校園的雪景,北京冬季還有許多迷人之處。你可以去溜冰,去南鑼鼓巷走一遭,或者去頤和園欣賞雪景。除此之外,北京還有許多富有文化特色的古跡,如故宮、頤和園等,讓人流連忘返。
在這樣的大城市中,你可以感受到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未來。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北京的雪景和美食也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老字號的涮肉店,因為各種原因,慢慢地消失在了大街小巷中。
加之霧霾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北京的雪景也變得越來越少。這讓人不由得想到,我們是否應該更加珍惜這些美好的瞬間,讓它們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更深的烙印。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些美好的事物,并盡可能地傳承和保護它們。
我們可以通過走訪老字號、傳承美食文化、保護自然環境等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畢竟,這些美好的事物不僅是我們的回憶,也是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去維護它們。最后,讓我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北京的美好事物?
上一篇:汪涵哭了 汪涵被王一博唱哭了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