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于11月2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并演講。談及杠桿率問題...
《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于11月22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并演講。
談及杠桿率問題,李揚表示,我國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經歷了幾年低迷后,今年前三個季度連續上升。不過,這是被動上升,即處于“分母”位置的GDP增速下降太快,“這個現象反映的不是經濟過熱,而是經濟的回縮”,他總結為,宏觀杠桿率雖然上升,但主要是由于分母名義增速下滑所導致形成被動加杠桿。
而“分子”方面,李楊說,企業借錢、居民借錢都比較少,只有政府在借錢,所以債務增長主要歸因于政府債務的增長。
“對于債務增長的問題,應當有兩面的看法,債務增長過快肯定是有風險,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借債,它反映的是另外一個問題——信心不足”,李揚解釋說。
具體來看,我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變化是一目了然的。
李揚說,中國居民的杠桿率是很低的,因為中國居民傳統上是不借錢的,但是由于房地產市場的出現,于是就有了借錢,消費貸、校園貸、旅游貸、裝修貸都出來了,這些都可以歸為消費貸款,于是上升的非常快。
在2020年上到關鍵點,超過了日本、德國。
“超過了日本這個就值得警惕”李揚說,最近這兩年媒體、學術界對于日本研究頗多,拿日本來和中國類比的更多。
日本居民部門的杠桿率過高,引發了經濟危機,于是出現了“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甚至失去的三十年”。“我們2020年就到了這個點,所以問題就突出出來了。總的來講,過了這個點之后居民部門你再讓他借錢,再讓他借錢去消費,那是不現實的和危險的”。
第三個節點是從2021年開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走平了。李楊認為,居民不借錢的原因是“信心不夠”。
“前不久有些媒體說,居民的存款在增長,貸款增長不快,于是就有很多的說法,中國人均存款多少萬”,李揚說,分析顯示,居民消費有增長,但是儲蓄并沒有增長那么快。因此,消費的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動用了過去的儲蓄,即居民的資產積累速度在下降。“老是拿個平均數來說事,是不太負責任的”,他說。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貸款增加速度沒有存款高,李揚說,這并非好消息。他給出了三個原因:
第一,貸款和購買債券是銀行的兩種主要資產,最近這幾年統計顯示銀行貸款確實相對少了,但是債券多了。“中國70%的債券在銀行手里,地方政府的債券90%在地方銀行手里,如果往下深究的話,大家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在這個層面上,金融和財政勾連在一起了。財政的風險會外溢到金融,金融的風險也會外溢到財政”。
第二,監管部門曾經打擊影子銀行,但在李揚看來,國際上通行的影子銀行概念和中國影子銀行概念有很大不同。他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實際上是銀行的影子,在搞資金池,最終變成“商業銀行”,這種所謂創新應當被約束。
第三,過去金融發展路徑是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而現在,非銀行金融機構出現回縮。“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已經暴雷了,我相信在座的一定有很多人有這個經歷,你的一筆信托到期了,信托經理一定會說我們還有一筆,是不是這個錢再來買我這個信托,絕大部分人會說‘No’,他把這個錢拿回來之后存銀行,存中國
工商銀行。為什么呢?安全,別的地方都不安全了。那邊銀行利率不斷地降,最近又降了,三年期以上的這種定期存款要有計劃了,沒有計劃他不賣的”,李揚說。
李揚總結稱,我國金融業總體呈現出向銀行業為主的體制復歸的趨勢,這可能會是今后很長時間內所面對的金融發展背景。他強調要適應以上趨勢。
在企業部門的杠桿率同樣在被動中上升。數據顯示,三季度末,企業部門債務增速達到9.2%,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只有3%點幾。李揚說,這表明寬松的貨幣政策并沒有有效傳導至企業的投資端。
企業存款方面,活期存款增長慢,定期存款增長快,“這樣的結構性走勢也表明經濟狀況不太好,和居民部門的狀況也比較相似”,李揚說,企業的錢相對來說是不少的,但是這些錢沒有變成投資。
政府部門債務方面,地方政府的債務增長很快,“隨著四季度再融資,今年政府債恐怕還是增長比較多的”,李揚說。
此外,李揚還特別強調,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是千萬不能被忽視的,而且以后會成為越來越重視的因素。“總人口中,有多少人干活,干活的人越來越少,被養活的越來越多,當然是投資率下降、消費率下降”。
李揚強調,我國出臺各項措施,希望通過增加居民收入來擴大消費。這個邏輯關系是“增加收入”在前。
“前一段時間,很多人講增加消費,那是閉著眼說話,沒有收入,怎么增加消費,靠借錢?前面我們講的,借錢大家也都不借了”李揚強調。
“我為什么把這段拿出來?因為這段邏輯關系講的太順了,講的太精彩了。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琢磨,不斷地領會,不斷地去落實”,李揚強調。
此外,李揚分析認為,去年財政發力不夠,今后要靠財政發力。要有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債務管理機制,優化中央和地方債。
在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方面,李揚認為,財政如果想加力增效,沒有貨幣政策配合是做不到的,因此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這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