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女子向醫生周某求助,希望下一胎能懷上男孩,然而周某給出的治療方案不僅沒有起到作用,還給女子和胎兒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傷害。最終,女...
一女子向醫生周某求助,希望下一胎能懷上男孩,然而周某給出的治療方案不僅沒有起到作用,還給女子和胎兒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傷害。最終,女子誕下了兩名女嬰,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周某也被醫委會裁定除牌六個月,并就其建議女子終止懷孕這一行為,申請警方進一步調查。
女子原本已經有一個17個月大的女兒,因此她非常希望下一胎能懷上男孩。這種對性別的偏好和偏見本身就不可取,但更令人震驚的是,醫生周某竟然為了滿足女子的要求,向其開出了一系列沒有科學根據的治療方案。
周某向女子開處方化痰藥物及陰道灌洗液用于排卵時沖洗,稱這樣可以提升子宮頸黏液的品質,增加懷男孩的機會。然而,這些治療方案不僅沒有科學根據,還可能給女子帶來感染等不必要的風險。
女子在2016年懷孕后,約六周后發現所懷的是雙胞胎,并在8月4日做DNA胎兒性別鑒定。周某建議女子如果胎兒不是男性可以終止懷孕,甚至一男一女也可以打掉女胎。這種極其不負責任的建議不僅違反了醫學倫理,更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后經檢查發現,兩名胎兒均為女嬰,而女子最終還是選擇誕下了這兩名女嬰。
事后醫委會指出,周某的一系列治療方案都沒有證據指明相關建議可增加懷上男嬰的機會,而其開的藥物還會增加女子感染風險。這是對醫學科學的無視,對患者權益的侵害。
經過研訊小組的裁定,周某因事態嚴重被除牌6個月,且不可緩刑,并就其建議終止懷孕的指控轉介警方進一步調查。這是對周某不負責任行為的應有懲罰,也是對整個醫療行業的警示。
人們對于生育選擇權的邊界一直存在爭議。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包括生育。然而,在生育選擇權的背后,有時隱藏著一些倫理困境和道德的邊界。
女子希望生一個男孩是她個人的意愿,但這個愿望很容易引起倫理難題。因為選擇性別胎兒的行為往往會打破家庭和社會對于均衡性別比例的期望,同時也使得女性成為生育目標的工具。
而醫生作為專業的醫學工作者,他們的職責是維護生命的尊嚴,尊重自然規律,而不是為了滿足患者的無理要求而不負責任地開出治療方案。醫生的每一個建議、每一個處方,都可能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他們必須始終以科學、嚴謹、負責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患者。
當前社會中,性別歧視的存在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許多人仍然持有陳舊的觀念,認為男性比女性更優越或更有價值。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并且必須被摒棄。每個人都應該被視為一個獨特的個體,而不是僅僅因為他們屬于某個特定的性別而受到歧視或偏見。
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這種差異不應該成為他們是否值得活著的依據。每個人都應該被視為一個有尊嚴和權利的個體,無論他們的性別如何。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應該因為孩子的性別而有所不同。
為了創造一個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會,我們需要摒棄陳舊的觀念,并鼓勵人們接受多元化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會。
上一篇:央視網:熏個臘肉 能不能少點套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