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1月29日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在第九屆校友珞珈論壇上,雷軍被邀請作為演講嘉賓分享。在演講過程中,雷軍表示,不少人對小米還有很多誤解...
11月29日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在第九屆校友珞珈論壇上,雷軍被邀請作為演講嘉賓分享。
在演講過程中,雷軍表示,不少人對小米還有很多誤解,總有人說,“小米就是組裝廠,小米研發投入少,小米沒有核心技術。”但其實在被視為小米最不擅長的5G標準專利中,小米也有較好的成績。
“這個領域,是通訊設備廠商的長項,而且特別需要積累和沉淀,需要熬年頭。但即便如此,在今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有效全球專利族企業排名》中,華為是全球老大,占比14%;而小米專利占比4.1%,已經進入了全球前十”,他回應說。
以下為雷軍發言內容摘錄:
不少人對小米還有很多誤解。
誤解什么呢?總有人說,“小米就是組裝廠,小米研發投入少,小米沒有核心技術。”從整體來看,小米的確跟全球最頂尖的那幾家科技公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但作為一家13年的公司,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和實力,還是挺強的。
跟大家匯報一組數字:過去五年,小米研發投入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8.4%,2022年小米的研發投入了162億元,2023年預計將達到200億元,未來五年還會投入超過100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
162億元是什么水平呢?今年9月,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發布《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 30782.9億。
小米的研發投入,已占全國所有研發經費,包括央企、國企、高校、研究機構、民營企業總和的0.53%。
再舉個例子,舉一個大家眼中小米可能最不擅長的領域,5G標準專利。
這個領域,是通訊設備廠商的長項,而且特別需要積累和沉淀,需要熬年頭。
但即便如此,在今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有效全球專利族企業排名》中,華為是全球老大,占比14%;而小米專利占比4.1%,已經進入了全球前十。
關于誤解的問題,我也曾經煩惱過。
后來我想明白了,沒必要糾結,關鍵還得看自己的的成長。
反過來說,大家拿13歲的小米,跟蘋果比、三星比、華為比,是對我們有極高的期待、極高的要求。
只不過,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我認為,隨著小米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實力越來越強,我們一定能憑借自身不斷的成長,來贏得大家的信任和認可。
今年8月,我宣布了小米新十年的戰略目標:大規模投入底層核心技術,致力成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領者。
就在上個月,我們剛剛發布了小米澎湃OS,這是全球首個「人車家全生態」的操作系統。
小米澎湃OS歷時 7 年研發,參與的工程師超過5000名,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系統底層重構。
他將成為未來世界「萬物互聯的公有底座」,為手機、家庭、汽車等多場景下百億設備、百億連接做好準備。
同時,小米一直在做很多非常前沿先進的技術,比如AI、芯片、智能制造、人形機器人等。
我在公司內部,跟同事們講,偉大是熬出來的,我們要足夠堅定、足夠耐心。
小米才走了13年,我們至少要堅定地走30年,才可能能成為真正偉大的公司。
這是有個有趣的現象,在硬核科技和制造領域,幾乎所有真正偉大的公司,都經歷過了30年以上的歷練,無論是索尼、蘋果、三星,還是intel、AMD、英偉達,以及我們本土的華為、比亞迪,30年都是一個關鍵的門檻。
為什么是30年?因為30年,是幾代工程師前赴后繼,構建深厚領先技術體系的時間;是成長到足夠的規模,追趕并超越相關行業原先存在的巨頭所需的時間。
而另一方面,一家科技公司,要經歷過幾度沉浮,經歷行業和宏觀周期的考驗,才能扎下穩固的產業根基、形成對產業鏈深厚的影響力和引領力。
中國硬核科技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參與全球競爭,正在跨越30年的考驗門檻。
一方面是,中國的科技企業在當前各條底層技術賽道上,正在趕超全球頂尖的研發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風起云涌,前沿硬核科技實力就是決定性的力量。
現代科技就是一場全球技術、資源、人才、市場的爭奪戰,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才能贏得未來。
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
我們要始終秉持開闊的視野和胸懷,一面自立自強,一面持合作開放,將全球優勢資源為我們所用,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不斷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