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預制菜話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9月,主打新鮮現包云餃的袁記云餃被控訴大量使用預制菜相關話題引起熱議為了獲得消費者信任,最近,上海...
近日,預制菜話題
一直備受關注
今年9月,
主打新鮮現包云餃的袁記云餃
被控訴大量使用預制菜
相關話題引起熱議
為了獲得消費者信任,
最近,
上海有部分餐飲企業
主動打出“沒有預制菜”的口號,
相關話題迅速沖上同城熱搜↓
餐飲企業說的“沒有預制菜”
能信嗎?
消費者陳女士在某粵菜館用餐時,
收到了商家的“承諾書”,
大意是該餐廳的點心
都是現點現做的,不是預制產品。
餐品上桌后,陳女士也覺得,這里的點心與別家的不一樣:“現在很多粵式茶點都有速凍產品,蒸一蒸就行,味道還過得去。但現做的明顯更新鮮,比如蝦餃的皮就比預制的Q彈。”
不過,部分快餐簡餐店
并不回避使用預制菜。
工作日傍晚,某社區里的自選中式快餐店內,用餐者既有上班族,也有帶著孩子的老人。店員坦言部分餐品使用了預制菜,“菜品由總部統一配送,加熱銷售。”他覺得一味排斥預制菜不合理,“我們用的預制菜是中央廚房做好后送來,一樣新鮮。”
面對新的市場變化,上海市消保委秘書長唐健盛認為,預制菜在原料大宗采購、生產集約化和品控等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但對中高端餐飲而言,核心價值一定是菜品。“這個菜應該是廚師用新鮮食材現場制作烹飪的。”
△主打“現制現售”的小店把加工環節展示出來
不過,
并不是看得見的“現制”
就真的代表“沒有預制”。
一家米粉店打出了“米粉現做”的口號,店里擺放著石磨。記者點餐后發現,與米粉搭配的菜品、湯料等都是預制品。
“完全拒絕‘預制菜’未必可行,也不科學。”某知名餐飲企業主廚陳先生表示,現在有消費者反對“預制菜”,與“預制菜”范圍太廣、品質參差不齊有關,“中央廚房出品的半成品是預制菜、凈菜是預制菜、用了大量調味品的料理包也是預制菜。但它們的品質相差很大,高品質的半成品、凈菜等,值得推廣,不能一棒子打死。”
有監管人士指出,
食品安全和誠信經營
都是餐飲企業的底線。
在以往檢查中,
有些小餐飲店“猛火現炒”,
確實沒有用預制菜,
但在食材的進貨渠道、保存條件、
保質期等方面存在問題,
可見“現制菜也不等于安全”。
他覺得,眼下有網民在社交平臺將那些明顯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小館子包裝成“不用預制菜”的典型,屬于誤導。
另一方面,餐飲企業要注意“說到做到”。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對市場的需求判斷,提出“不用預制菜”的宣傳口號,但要避免虛假宣傳。如果餐飲企業使用了“預制菜”卻宣稱“現制現售”,會被依法查處。
網友:消費者需要知情權合選擇權
對于這個話題,
網友紛紛表示知情權很重要
需要知道自己吃的
到底是不是預制菜。
消費者進入餐廳就餐,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務情況的權利。對于擺在眼前的一桌美食,顧客有權知曉所用食材是否新鮮、經過了多少道工序、是廚師手工現炒還是淺加工而來。
將食品選擇透明公開化,不僅是對消費者的尊重,也能滿足食客們不同的偏好。無論消費者是喜愛吃手藝菜,還是更青睞于口味穩定,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上一篇:銷售談生意時被客戶在酒水中下毒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