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有關評分低的飯店可能更好吃的話題登上熱搜,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分享稱,他發現真正好吃的店評分都在3.5~4分之間,反而那些高評分...
近日,有關“評分低的飯店可能更好吃”的話題登上熱搜,引起網友熱議。
有網友分享稱,他發現真正好吃的店評分都在3.5~4分之間,反而那些高評分的門店,口味沒有太大特色。
不少網友表示認同,還有網友吃飯只找3.5~4分的餐廳,主打一個“高分避雷”。
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在老家有幾個從小吃到大的餐館,推薦給無數親戚、朋友、同學,他們都說好,從來沒想過要看看網上評價,結果偶然一查,發現有家店分數才3.6。
部分點評類App存在分數灌水情況
這一現象的大背景在于,一些點評類App存在分數灌水、好評率失真的情況。很多動輒4.8分往上、評論數高達成千上萬條的餐廳,并不是靠美味征服食客,而是靠贈送菜品、提供優惠等“盤外招”刷出虛高評價。當有顧客因為這些店鋪的高評分、高人氣慕名而來,卻發現其菜品、服務乏善可陳,自然會失望而歸,并對這類網紅店鋪產生警惕心。
在很多商家看來,在線上評分與顧客流量深度綁定的情況下,“刷評分”或許才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畢竟,餐品味道眾口難調,在傳統的評價機制下,一些顧客即便對口味感到滿意,也未必有寫下好評的動力。通過贈送菜品、飲品等讓利做法,店家能夠更直接地刷高網絡人氣和好評率,進而吸引更多客源。客觀來說,部分商家熱衷于刷好評的行為背后,既有希望靠營銷走捷徑的心態,也會有被迫跟著“卷”的無奈。
部分餐廳不重視網上評分
不少網友來到一個新地方,尋找餐廳一般會關注餐廳的網上評分和用戶評價。
但對于那些重視口味的商家來說,本地周邊的消費群體足以覆蓋餐廳經營需要,一般不太重視網上獲客渠道,所以也很少在意評分、好評。
正常食客也很少會因為好吃,就去網上給出好評,除非遇到態度差、環境差的情況,想吐槽時,會在網上發聲。
為此,年輕人對3.5~4分的飯店反而會更有好感,直覺認為這些店是不營銷的“寶藏店”。
現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轉變
現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更加理性和務實,他們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高品質,而是更加注重實際需求和性價比。
那些評分不高的飯店常常有讓人驚喜的菜品和服務,以及獨特的裝修風格和就餐環境。并且那些評分不高的飯店常常價格更加親民,同時也能提供不錯的菜品和服務。
總之,“3.5分飯店”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希望這一潮流能夠點醒許多仍追求虛假評分的商家,只有讓餐廳點評機制逐漸回歸真實,才能引導商家回到“好好做食物”的本職,不必把過多精力放到“卷好評”的泡沫中去。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