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3年12月11日,北京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這一天,57歲的演員周海媚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離世。生在香港,長在海島的她,因為多年前...
2023年12月11日,北京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
這一天,57歲的演員周海媚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離世。
生在香港,長在海島的她,因為多年前拍戲時在北京邂逅的一場茫茫大雪,對這個城市一見傾心,在北京一定居就是20年。一篇自述文里她寫,“當時是冬天,正好北京在下大雪,很厚,滿大街都是白茫茫一片。我覺得北京特別美,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座城市。”
如今,仿佛宿命一般,她在另一場大雪中離開。
在前半生,周海媚在屏幕上留下了很多經典形象,比如張學友《吻別》MV中的驚艷女主角、94版《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還有TVB《義不容情》中的李華……
而在后半生,她最真實展現的,是自己。
“大家覺得我就是屏幕上面公主一樣的形象,我就不喜歡這樣,我也不是這樣的性格,所以我就去挑戰這樣(不一樣)的角色。”周海媚認真說著自己的新戲。這段話出自12月13日安徽衛視發布的一段視頻,也許是她離世前最后的采訪。
這段視頻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如果不是因為獨居生病的意外,她或許還會創造出更多可能。
周海媚外表柔弱嫵媚,但從小被放養的她,內心是一個“女漢子”,喜歡率性而為。在一開始接到在94版《倚天屠龍記》中出演周芷若的邀約后,因為覺得自己和周芷若的性格“不太一樣”,她一度拒絕出演。
直到導演賴水清來找她長談,她才重新拿起了劇本和金庸原著。她逐漸意識到周芷若的悲劇命運:“既不敢違背師命,又放不下兒女之情,在拿不起放不下中,最終走火入魔。”
“最美周芷若”由此誕生。后來,金庸對她開玩笑說,早知道是她演周芷若,就讓張無忌和周芷若在一起。
25年后,周海媚再拍《倚天屠龍記》,出演滅絕師太。“我演的時候想呈現新的角度,她的仇恨是因為在心里有個解不開的結。”周海媚說。
于是她又多了一個稱號——“最美滅絕師太”。
周海媚還為TVB拍過很多劇,比如《流氓大亨》《義不容情》,因此被稱為TVB金牌大女主。TVB的很多女主身上有著一種閃閃發光的特質——獨立、自信、堅強,重視內心感受,希望通過事業實現自我價值,而非一味依附于男性。這些特質,周海媚身上也有。
“我不喜歡拍拖的時候完全迷失自己,我覺得每個女性都要保持自己的個性。”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周海媚曾這樣說。她有過數段戀愛史,在去世之前,她已單身多年。
在人生的下半場,她更加率性地為自己而活,期許自己做個“優雅的老太婆”。拍戲,她會挑劇本,不喜歡的就不拍,產出極少。
二十年來,她搬到北京生活,從精致的港星,蛻變為一個灑脫的“北京大妞”。她在北京順義區擁有一間大別墅,有媒體稱面積過千平、價格上億,她在這里養了很多寵物,不但貓狗雙全,還有小刺猬和在花園里撿到的一只小兔子。她的金毛犬“周六六”在抖音上有4.2萬粉絲,光靠帶貨也是一筆進賬。
周海媚喜歡研究美食,她在別墅里給毛孩子做生日蛋糕。“最好的生活,就是把普通的煙火過得精致。”她說。
在別墅里,她還開辟了一塊規模不小的菜園,自己學會了種小青菜、西紅柿、香菜。
菜園邊是一個美麗的花園,一到季節就開滿了鮮花。
她還把很多時間分給慈善。她有一張專門用來做慈善的銀行卡,每個月,她都會用這張卡定期打錢給一些慈善機構。在平時,她不做醫美,一切順其自然,“皺紋就是你經歷的印跡”。
看得出來,周海媚對自己的獨居生活很滿意。“我已經達到了我想要的生活了。不結婚,我也活得很快活,我也活得很高興。”2022年底,接受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采訪時,周海媚曾這樣說。
她的觀念是領先于時代的。女性主義學者、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曾將日本的單身女性分為兩類,一類是貧困者;一類是主動選擇成為單身者,她們擁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等“單身資源”。周海媚顯然是后者。
這樣的群體,正在國內增加。2021年,艾媒咨詢做過一個與中國單身群體有關的調查,“主動性選擇享受單身生活/不著急戀愛”,成為了中國單身群體最主要的單身原因,占比高達45.9%,遠遠高于工作忙碌等被動性原因。
根據2021中國統計年鑒,2020年,中國有家庭戶近5億戶,其中“一人戶”家庭超過1.25億戶。也就是說,每4戶中,就有一個獨居戶。
“最能陪伴你的人就是你自己,最能滋養你的人也是你自己。如果一個人只是因為寂寞想找人陪,她的內心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而一個主動選擇獨居的女性,在心理上是很強大的。”一位50歲的獨居女性告訴鳳凰網,獨居的背后是社會包容度和多元度的提高,作為女性,現在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3年6月,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曾表示,中國“失婚”(不能結婚)人口大多為男性,是因性別失衡所致;而“不婚”人口多為女性,是主動選擇。
3年前,周海媚曾在網上分享一段自己很喜歡的話:“幸福沒有標準答案,快樂也不止一條途徑。自己喜歡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歡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如果你是獨居女性,你覺得獨居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南國早報》在2021年做過這樣一個調查。
排名第一的答案并不是安全問題,而是“遭遇突發疾病、受傷等意外情況,一個人處理不了”。
周海媚平素獨居。雖然不愿承認,但她常年的紅斑狼瘡癥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是一種“不死的癌癥”,也是她不愿意生子的原因之一——因為血小板太低,生育可能會導致她大出血。2010年,她還被媒體拍到前往北京某醫院就診,其后駕奔馳離去。
有確鑿消息表明,2023年12月11日上午10時許,當同事趕來周海媚家中,發現她倒在地上。當11點多送到醫院時,她的心跳已經停止了1小時。
“大腦缺氧4分鐘即會造成不可逆損傷。”一位國內知名三甲醫院重癥科護士告訴鳳凰網,有憋喘的病人多在夜間發病,有高血壓的病人也可能在夜間出現腦出血,但因為獨居,等他們被發現時,往往已經拖到了第二天白天,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而在她看到的這類獨居者中,“以中老年居多”。
在中國主流的家庭養老模式下,“緊急就醫”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但對于獨居者來說,難度就高了很多。
放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8億。這個數字已接近全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2020年,央視網曾報道,哈爾濱一位88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突發癲癇,投遞員發現其連續四天沒取報紙,趕緊聯系老人兒女和社區。進門時,老人已經在床上奄奄一息。
針對這種情況,很多城市正在探索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以及搭建緊急救助系統。比如上海閔行區就為高齡獨居老人設置了“一鍵求生”裝置——老人在感到身體不適時,可以按下床頭柜上“一鍵通”話機上的大紅色按鈕鍵,幾秒后就會有專人接通,了解其信息,撥打120,并通知其子女。
此外,中國很多城市正在進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盡管有學者觀察發現,有的城市的制度實施“只面向入住定點機構的失能老人,忽視了多數居家失能老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已經是大勢所趨。
中國正處于輕度老齡化階段。攜程董事長梁建章曾提及,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和日本相比,約有35年的延遲。
作為先行者,日本在很多方面的探索,或可為中國提供借鑒。
比如說,在日本,很多老人不愿意和子女同住,也不愿意去住養老院,只愿意留在自己家里。所以日本每4個6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一個獨居者。由此而來的一個現象,就是“孤獨死”。2000年,日本NHK統計發現,每年日本有3.2萬人孤獨死去。根據日本日清基礎研究所調查,面臨“孤獨死”威脅的日本人超過100萬。
新冠疫情爆發后,“孤獨死”問題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2021年,日本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新職位——“孤獨·孤立對策擔當相”,并成立了“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室”。
另一方面,日本的長期護理保險體系已經相對完善。《國家地理》作者莎拉·盧布曼(Sarah Lubman)曾去日本老齡化嚴重的巖瀨、橫濱、富山等地走訪,之后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日本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之一。”
“和其他工業化國家的居民相比,日本居民得到的好處遠多于他們交的稅和保費。”盧布曼指出,日本的長期護理保險體系會補貼70%至100%的老年人護理費用,具體情況視其收入而定。在這個體系下,醫生每周都會上門去探視獨自居住的退休者,而家庭保健員會每天上門送飯、送藥和為老人更換尿布。
上野千鶴子在接受奇聞事件采訪時也曾表示,在日本,需要護理的認定率會隨年齡增長上升,“80多歲需要護理的認定率達到60%,90多歲的時候接近70%”。獲得認定后,就可以被指派護理專員。即使被認定的護理等級較低,老人也會有每周兩次左右的日間服務和上門護理。
她表示,在有長期護理保險體系之后,在日本,現在很少出現死后幾周甚至幾個月都無人發現的情況了。
很多房東不愿意把房子租給老年人,擔心他們在自己的房子里“孤獨死”。盧布曼發現,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現在日本有一些公司開始為房東投保,一旦出險,房東不但能拿到一筆清潔費用,還能獲得因此帶來的租金損失。
在日本的一些養老院走訪時,盧布曼還看到了機器人。它們會悄悄打開每個房間的門,觀察老人的情況,如果發現異常,它就會發圖片提醒護工來看看。
這樣的機器人,將來也可以用在獨居者的家中。
關于獨居者如何面對死亡的這個問題,上野千鶴子曾在自己的多本書中談及。“孤獨死真的那么可怕嗎?這方面的覺悟,許多單身人士早就有了。既然獨自生活,那么獨自死去也是最基本的事實。”在《一個人的老后》中,她這樣寫道。
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中,她認為,一個人可以不用去醫院,而是在自己的家里,帶著尊嚴離開這個世界。
在她所說的女性“單身力量”中,也包括獨自面對死亡的勇氣。
不過,在上野千鶴子的描述中,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獨居者在家里也可以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醫療和護理服務。
對比之下,關于中國獨居者的養老機制建設還任重道遠。而作為中國獨居女性“單身力量”的表率,周海媚猝然離世的悲劇,或許原本,應該有機會避免。
愿逝者在天之靈安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