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等了二十余天,新版醫保目錄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今日上午10點,國家醫保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告了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工作順利結...
等了二十余天,新版醫保目錄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今日上午10點,國家醫保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告了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工作順利結束,在談判競價環節,143個目錄外藥品參加談判或競價,其中121個藥品談判或競價成功,談判成功率為84.6%,平均降價61.7%。據財聯社記者統計,該成功率與降幅均創歷史第二高。
多家有品種成功經過國談進入醫保目錄的上市企業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總體而言,談判結果符合預期,品種被納入醫保有望為未來提升業績奠定基礎。接下來公司將積極配合推進醫保落地與準入工作,同時開展相關學術交流活動,以期讓高質量藥物盡快惠及更多中國患者及其家庭。
業內專家們告訴財聯社記者,具體到談判結果,可以看出今年國談將支持創新藥發展落到了實處,適當控制了續約以及新增適應證降價藥品的數量和降幅,給予新藥企業一個穩定的預期。此前備受關注的兩款天價CAR-T藥物和乳腺癌ADC神藥DS-8201均未進入新版醫保目錄并不意外,相關企業或許還有保護全球價格體系的考慮,但預計它們大概率還會參加后續年份的國談。
降幅與成功率均創歷史第二 創新藥支持落到實處
千呼萬喚始出來!
今日上午10點,國家醫保局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告今年的醫保談判工作順利結束,也意味著國談結果正式面世。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國談從談判/競價環節完成,到結果公布,總共歷時二十余天,是去年的兩倍多。
在新聞發布會上,據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介紹,今年總共143個目錄外藥品參加談判/競價環節,其中121個談判/競價成功,成功率為84.6%,平均降價61.7%,成功率和價格降幅均與2022年基本相當。疊加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因素,預計未來兩年將為患者減負超400億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2023年國談的成功率和降幅均創歷史第二,成功率僅次于2018年抗癌藥專項國談的94.4%,降幅僅次于2021年國談的61.71%,僅僅相差0.01個百分點。
黃心宇還表示,本輪調整后,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達到3088種,其中西藥1698種、中成藥1390種;中藥飲片仍為892種。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已連續6年開展藥品目錄調整工作,累計將744個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通過談判納入目錄的藥品,大部分都是近年來新上市、臨床價值高的藥品,大量新機制、新靶點藥物被納入目錄。2023年,25個創新藥參加談判,談成23個,成功率高達92%。與整體水平相比,成功率高7.4個百分點,平均降幅低4.4個百分點。
“我們對于本次談判,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第一,我們的產品解決了相應的臨床需求;第二,我們對產品藥物經濟學做了充分分析。總體而言,談判結果符合預期。”在獲知談判結果后,康哲藥業(00867.HK)方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國談,康哲藥業總共有4款產品參與,創新藥地西泮鼻噴霧劑(維圖可)和替瑞奇珠單抗注射液(益路取),罕見病用藥丁苯那嗪片成功獲納入最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乙類范圍;注射用重組人腦利鈉肽(新活素)成功續約。
北京百思力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恒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的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工作總體而言做得比較出色,可以說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新藥醫保準入機制和覆蓋新藥全生命周期的支付標準的形成機制,無論是談判成功率還是降幅,都做到了多方滿意,眾望所歸。“特別是對于創新藥的支持力度落到了實處,既鼓勵了創新,又考慮了醫保的承受能力,找到了那個微妙的平衡點。”
“(從今年的談判結果來看)新藥已經占據了主要的份額,表明隨著醫保談判頻次的常態化,新藥從上市到進入醫保的周期大幅縮短。續約藥品的價格變動較小,表明銷售額總體符合之前的銷售預期。”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一方面,政策相對溫和,另一方面,市場對國談的預期也日趨理性,對談判成功的概率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還有醫藥行業人士認為今年的各種細節和規則讓企業參與談判的熱情很高,他認為,隨著國家出臺的醫保政策趨于溫和、審評政策不鼓勵內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品種的數量逐步增多,真正具備臨床價值有望強化市場優勢,而進入醫保目錄是擴大市場優勢的“利器”。
為進一步體現對“真創新”的支持,今年7月,繼2022年提出競價準入辦法之后,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了《談判藥品續約規則》(下稱《續約規則》)及《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部分品種在續約觸發降價機制時,可以申請以重新談判的方式續約,國家醫保局組織專家按程序進行測算,談判續約的降幅可不必高于簡易續約規定的降幅。
而今年的談判結果也讓上述規則真正體現出了效果,據黃心宇介紹,在今年的100個續約藥品中,70%的藥品以原價續約;31個因為銷售額超出預期的品種需要降價,但是平均降幅也僅為6.7%。同時,這100個續約藥品中,有18個藥品增加了新的適應癥,僅有一個觸發了降價機制,其他的都沒有觸發降價機制,即原價增加適應癥。
天價藥物仍被擋在門外 價格防火墻再次生效?
今天國談結果公布,是許多企業舉行慶功宴的日子,當然也是一些企業黯然神傷的日子。
聚焦新版醫保目錄,不難發現,一些原本備受矚目,通過形式審查的天價藥物,并沒有出現在其中。例如二進宮的兩款CAR-T品種——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和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以及阿斯利康負責談判的“乳腺癌神藥”DS8201注射用德曲妥珠單抗。其中,在談判/競價環節就有媒體傳出消息,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未能通過專家審查。
“其實這個結果并不意外,上述三款藥品的年治療費用都超出了醫保局的底線很多,若是不打‘骨折’,醫保目錄當然只能對他們說‘不’。”趙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此外,還有企業試圖挑戰國內PD-1四小龍醫保獨大格局,也在本次國談中折戟,涉及品種為基石藥業(02616.HK)和輝瑞合作的PD-L1舒格利單抗注射液,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據券商研報,該藥的年治療費用高達44.6萬元,慈善援助后年治療費用9.9萬元,仍高于進入醫保目錄的PD1四小龍。
而PD-1四小龍則似乎取得了全面勝利,據記者查詢新版醫保目錄,恒瑞醫藥(600276.SH)的卡瑞利珠單抗、信達生物(01801.HK)的信迪利單抗、百濟神州(688235.SH)的替雷利珠單抗、君實生物(688180.SH)的特瑞普利單抗均獲成功續約或者適應癥醫保準入。
為何PD-1挑戰者被拒之門外?王恒對記者解釋道,PD-1四小龍當初為了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降價幅度是很大的,今年國談的續約和拓展適應癥的要求降幅比較溫和,所以他們全部如愿以償并不意外;而舒格利單抗注射液是首次參與國談,其價格肯定要有大幅下降。“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基石藥業和輝瑞或許是不想在中國形成‘價格洼地’,所以與醫保局沒有談攏。”
“不過我覺得這些談判失敗的高價藥物,還是會參加以后的國談,雖然現在只能通過商保和院外市場進行銷售,但姿態還是要做足。倘若銷量不理想,那更要進醫保了,創新藥的價格肯定會逐年下降。”趙衡對記者預測道。
企業表態將積極落地 專家認為還有兩大重點任務
在慢病治療領域,參與國談的品種成功率較高。例如,華領醫藥-B(02552.HK)的多格列艾汀、恒瑞醫藥的瑞格列汀此次也通過了初審目錄,在參與談判/競價之后,兩款藥物也成功納入新版醫保目錄。
多格列艾汀是華領醫藥引進后研發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也是全世界首個獲批的GKA藥物。瑞格列汀則是恒瑞藥業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PP-4i)藥物,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將為此類患者個性化治療提供新選擇。
“下一步,這類談判成功的企業有兩個重大任務,一是入院,二是學術教育。”王恒對財聯社記者科普道。
“從臨床開發、獲批上市、再到快速醫保落地,康哲藥業惠及中國患者的每一步都充分展示出我國為解決患者迫切臨床需求,加快推進優質創新藥物可及、可負擔的‘中國速度’。接下來我們將積極配合推進醫保落地與準入工作,同時開展相關學術交流活動,以期讓高質量藥物盡快惠及更多中國患者及其家庭。”康哲藥業方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財聯社記者從億帆醫藥(002019.SZ)獲悉,自2014年重組上市以來,公司始終堅持經典發現與經典創新并舉,對可能性方案展開科學驗證,不斷發掘具有臨床價值的有效產品。本次億帆醫藥2款具有差異化優勢的產品被納入醫保目錄后,不僅能在藥物可及性上提供更多可能,還有望為未來提升業績奠定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國談,億帆醫藥攜3款產品順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包括2款新藥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和丁甘交聯玻璃酸鈉注射液及簡易續約1款獨家中藥復方黃黛片。億帆醫藥新藥艾貝格司亭α注射液已于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7日獲得FDA上市批準。
在新冠藥方面,本次調整中,先諾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來瑞特韋片、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等3個國產新冠治療藥物談判成功。
先聲藥業(02096.HK)研發負責人王峰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先諾欣進入正式醫保后,將會惠及更多患者,發揮更大的臨床藥物價值。同時,先聲藥業在進一步強化抗感染領域的產品布局和新藥研發力度,未來將為公眾衛生健康做出更大貢獻。
發布會上,復旦大學教授、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藥物經濟學專家組組長陳文表示,中國藥學會對部分樣本醫院的監測表明,2018至2022年醫保藥品使用金額占樣本醫院院均全藥使用金額比例上升至86.73%。醫保目錄通過“吐故納新”,引導我國臨床用藥“提檔升級”,多數治療領域已經與國際主流用藥看齊,醫保藥品保障水平實現了跨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