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21.1%,這意味著中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社會。在數據公布的兩日...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21.1%,這意味著中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社會。
在數據公布的兩日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發布,這是中國首部“銀發經濟”政策。政策提出,要在科技創新、用地用房保障、財政金融等方面支持“銀發經濟”發展。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長期關注老齡社會的經濟問題,曾出版《老齡經濟》《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及指標體系研究》等著作。他認為,首部“銀發經濟”政策的出臺,不僅是中國應對年輕社會的經濟向老齡社會的經濟深刻轉型的重大舉措,也是在全球經濟下行、國際國內經濟矛盾復雜演化背景下,面向未來保持宏觀經濟持續發展必須把握的一個新的戰略主攻方向。
黨俊武表示,發展“銀發經濟”既是解決今天老年人的問題,也是解決今天年輕人的問題。“銀發經濟”是新的經濟大陸,可以為今天的年輕人提供更多創業、就業機會,同時也為所有人在未來重度老齡社會中度過美好的長壽生活提供保障。
以下是專訪內容:
經濟觀察網:中國未來要發展銀發經濟,應該重點解決哪些問題?
黨俊武:我認為應該抓住“兩大引擎”,即老年人的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兩個輪子一起轉。
如果老年人的事業沒有發展起來,產業就沒有支撐。老年人事業的發展,從社會保障角度看,最核心的是要改革完善養老、醫療和長期照護等保障制度的建設。這些制度完善后,企業為老年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時,老年人的各種費用就有了制度性來源。
目前來看,重中之重是要解決中低收入老人、農村老人的相關保障制度的建設。農村地區很多老人每月只有兩三百元的養老金,這樣的收入水平怎么能產生出實際需求,如何能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呢?
在產業發展方面,涉及的領域很多,此次出臺的政策也多有提及。我想補充強調一點,既要看到今天老年人的問題,也要看到今天年輕人的問題。
怎樣讓今天的年輕人有更好的工作、有更多收入,不讓他們未來的老年生活犯難?未來老齡社會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如果等到他們老后再出臺文件,就被動了。實際上,老齡社會的本質是年輕人的問題,今天的老年人問題需要年輕人來解決,年輕人收入提高了,他們老后才能生活無虞。今天發展“銀發經濟”,解決老年人的問題,可以為年輕人提供就業、創業的機會,這是一個雙重利好。
經濟觀察網:據你觀察,目前最需要資本和政策扶持的環節是哪些?
黨俊武:我認為資源要集中在以社區為單位的綜合性服務場景的打造上。企業界解讀這個文件時,不能就“銀發經濟”談“銀發經濟”,需要把老年人的需求和其他年齡段的需求綜合起來考慮。
老年人本身的消費行為也很復雜,當他要消費時,需要考慮老伴同不同意、子女支不支持,不像年輕人買東西,看中了品牌、樣式,兜里有錢就買了。
其實我們發展“銀發經濟”已經有十多年了,過去叫養老服務,為什么搞不好?很多機構規模做得相當大,但不少企業是虧本的。因為很多機構只盯著老年人,沒有發現老年人的消費決策模型的復雜性,更沒有看到老年人需求的多元性。
比如,發展老年餐桌誰也沒有發展起來,都面臨可持續難的問題,但如果以社區為單位,除了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把小孩、青年人、中年人的家政服務等諸多需求都綜合在一起,這是有發展機會的。有些服務不掙錢,但一個綜合服務場景核算下來,我覺得是可以持續運行的。
目前來看,提供綜合性服務模式的企業并不多,最大癥結在于社區資源整合難度大,存在許多障礙。一方面涉及到多個管理部門,社區需要對接街道、鄉鎮多個部門,很多時候這些部門之間是分割的。另一方面,社區內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委員會之間也很難協調,比如最關鍵的場地問題難以解決。
未來推動“銀發經濟”發展,還需要出臺具體細則性的政策文件,為當前的具體問題提供解決思路,否則“銀發經濟”政策就很難落地。
我們這些年主要把重點放在經濟建設領域,現在要把社會建設這一堂課補上來。社會建設實際上就是解決民生問題。很多地方政府一說招商引資都很有經驗,一說搞民生都不知道怎么弄。實際上,“銀發經濟”屬于民生經濟,解決民生問題是經濟的源頭、動力和目的。
經濟觀察網:其他國家在“銀發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
黨俊武:國外首先是把老年人養老、醫療、長期照護這些保障制度完善好,老人出了什么問題就有什么樣的錢去支付。在這個基礎之上,以社區為單位去建立各種各樣的服務體系。
其實培育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企業是相對容易的,因為只要老年人有支付能力,培育產業是不難的。
值得學習的是,許多國家更多是通過法律來保障“銀發經濟”的發展。
經濟觀察網:在養老、醫療、長期照護這些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上,你有哪些具體建議?
黨俊武:一是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金水平,應該要想辦法讓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這是促進消費一個很好的辦法。
很多國家的農村老人是從年輕時就要開始繳納養老保險,所以保障水平不錯。我們國家的農村老人年輕時實際上是為國家做了很大貢獻的。
純粹靠投資或者刺激消費都是難以行穩致遠的,投資和消費必須形成正態循環才能促進增長。也就是說,消費端有支付能力,投資才不會收不回來。
二是,要加快推進長期照護保險在全國范圍推開。我們往往是部門出臺一個文件先試一試,試點成功后如果要推開,再發一個文件,再實踐一段時間成熟后,寫進法律,比如《社會保險法》就是如此。長期護理保險我們現在還處在試點階段,還沒有完全推開,距離立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務之急是要加快進程,因為躺在床上的老年人等不起。
上一篇:和大學生同坐一車廂可以有多歡樂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