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將飯圈毒唯做法移植到體育競技領域,就是對運動員的干擾,對體育精神的傷害。面對粉絲以愛之名裹挾全紅嬋們的瘋狂舉動,奧運跳水冠軍、全紅...
將飯圈“毒唯”做法移植到體育競技領域,就是對運動員的干擾,對體育精神的傷害。
面對粉絲以愛之名裹挾全紅嬋們的瘋狂舉動,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湛江老鄉何沖看不下去了。
據媒體報道,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賽10米臺決賽中,陳芋汐以436.80分奪冠,全紅嬋則以427.60分屈居亞軍。比賽結束后,一粉絲在看臺上大吼,稱裁判故意壓全紅嬋的分,將正在接受采訪的全紅嬋也嚇了一跳。隨后網絡上關于“裁判壓分”的說法比比皆是,還衍生了對陳芋汐及其家人的攻擊。
11月25日深夜,中國跳水名宿何沖在微博發表長文,怒斥飯圈行徑,批駁了“壓分”的謬論,稱飯圈文化滲透到體育領域“非常可怕”。何沖這一番話,無疑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將飯圈“毒唯”做法移植到體育競技領域,就是對運動員的干擾,對體育精神的傷害。
就拿這次比賽來說,那位粉絲的“打抱不平”,看似是為全紅嬋說話,實則讓全紅嬋難堪,全紅嬋當時就制止道:“你不要再說話了吧。”可對方依舊嚷著:“就要說,就要說,我就要說……”這別扭的情形,難免給人以極強的錯位感。
在現代技術已最大化避免了誤判可能、比賽規則也已預留了申訴空間的前提下,在運動員本人都正視比賽結果、沒有流露出不滿意愿的情況下,以業余愛好者身份去隨性質疑專業判斷,無疑是種“亂入”——競技場是體育精神的簽到處,不是飯圈做派的跑馬場。在講究專業競技的地方秀出不專業的反體育精神行為,實在太過違和。
而順著“死忠護主”心態去渲染陰謀論、網暴競爭對手,更是逾越了“追星”的邊界,變成了“名為愛,實為害”的低級“粉”。
說起來,這已不是極端粉絲首次拿飯圈思維,去綁架裹挾全紅嬋和陳芋汐這兩位中國跳水夢之隊的門面人物了。這對年輕的“雙子星”,本是中國跳水的金牌擔當和沖金保障,二人攜手為觀眾貢獻了不少“神仙打架”的高水平對決場面。她們很多時候是跳臺搭檔,也有些時候是競爭對手,但兩人保持著互相激勵、相互促進的良性競爭關系和深厚姐妹情誼。
可在網上,有些極端的粉絲將站隊癖好跟應援做法引入體育追星當中,把“爭C位”“搶一番”的觀念代入體育競技之中,隨之而來的就是“捧一踩一”“唯粉互撕”,是賽事討論變成各自站隊、強行控評。
在2022年6月,全紅嬋遞補張家齊出戰世錦賽跳水混合團體賽后,各種陰謀論就在網絡泛起。這次錦標賽陳芋汐奪冠,也有網帖渲染其家世背景暗示“她贏在了背景上”……浸淫飯圈生成的有毒思維,成了陰謀論內幕說的培養皿,將正常體育競爭“宮斗劇化”,給純粹的體育平添了不純粹的雜音。
這不啻為對運動員無形的傷害。如何沖所說,裁判員的評分是對運動員表現的反饋,優秀運動員會從這些反饋中吸取教訓、不斷改進,而不是將沖冠失利簡單歸咎于外界因素。可極端粉絲尋找外部因素為偶像辯護的說法,也許會使運動員失去在面對挑戰時自我反省的品質。
除此之外,粉絲的“無腦護主”也經常會為運動員無端招黑,讓許多人“厭烏及屋”,讓運動員承受本不該承受的是非爭議,到頭來,場外是非還可能影響運動健兒的場內表現。
很顯然,運動健兒們不需要極端粉絲這樣過猶不及的幫倒忙。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理性看待運動員勝負、能正確看待賽場競爭的正常輿論生態。
事實上,早在2021年,中國奧委會就明確表態,“號召中國體育健兒不參與組織明星后援會,不發起或參與各類話題,堅決杜絕‘飯圈’亂象向體育領域蔓延,堅決反對利用‘飯圈’從事營利活動”。
此前,中央網信辦也組織開展“清朗·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規定對挑唆參賽運動員、教練員等粉絲群體互撕謾罵、拉踩引戰、刷量控評、應援打榜等“飯圈”問題進行整治。
愛護那些運動員,就不要用低級“粉”裹挾他們。讓體育的歸體育,恪守應有的邊界感,避免“愛之深,責競爭對手之切”的無形綁架,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
上一篇:考研降溫 “卷學歷”不香了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