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2月19日凌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金田村,正在院子里和家人一起躲避地震的楊先生,突然聽到大樹倒下的聲音。隨著一面院墻倒塌...
12月19日凌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金田村,正在院子里和家人一起躲避地震的楊先生,突然聽到大樹倒下的聲音。隨著一面院墻倒塌,泥水從四面八方向他們涌來。楊先生大喊“快跑!”一把抱起6歲的小女兒就往外跑。跑到相對安全的大街上,楊先生回頭一看,妻子、母親、外婆和一個在家里暫住的親戚都沒了蹤跡。
據央視新聞報道,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后不久,民和縣中川鄉的金田村和草灘村,由地震引發了“砂涌”現象,大量房屋被淤泥包圍、沖毀。截至12月20日20時56分,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22人遇難、198人受傷,12人失聯。
在金田村和草灘村,搜救隊員們憑借失聯人員最后一通電話留下的信號,結合村民的指認,確認了5個搜救點位。為了盡快抵達失聯人員的所在位置,搜救隊員們一塊接一塊地鋪設浮板,走向淤泥深處;多臺挖掘機密切配合,緊鑼密鼓地開展救援工作。“村民們就在旁邊看著我們。我們最大的心愿,是能盡早找到失聯人員。”在金田村參與搜救的國家消防救援局青海機動隊伍隊員王律說。
圍墻被沖倒下,灰塵遮住視線
泥巴水瞬間涌到村民跟前
據新華社消息,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青海海東民和縣與甘肅積石山縣接壤。金田村位于民和縣南部,較為靠近震中積石山縣柳溝村。
地震發生后,金田村民楊先生和妻子、6歲多的女兒、父親、母親、82歲的外婆、一名暫住的親戚共7個人跑到院子里避險。
突然,楊先生聽見大樹倒下的聲音,院子里的墻也倒了,巨大的灰塵遮住了他的視線。灰塵散去,楊先生看到大量的泥巴水已經涌到了面前。楊先生以為又地震了,大喊“快跑!”一把抱起女兒往外跑,楊先生的父親也跑了出來。
跑到大街上,楊先生把女兒放下,趕緊往回跑,站在家附近的一座房子上,尋找失散的家人。他看到泥水不斷地往家里灌,他大喊著家人的名字,可是一個人都沒有看到。
楊先生所在房屋的大門即將被泥沙堵住,他只好離開,回到大街上。楊先生的妻弟開車趕來,楊先生把孩子交給妻弟,讓他把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去。
一群青壯年村民趕來,想救出被埋住的人。但他們很快發現,埋住房子的泥沙松軟濕滑,腳踩進去就很難拔出來,寸步難行,只好等專業的救援人員盡快趕到。
大約過了1個小時,楊先生回到屋子附近,看到已有消防員抵達現場。楊先生家有兩層樓,泥沙把一樓完全淹沒。楊先生看到,消防員找來木板、帆布,一塊接一塊地鋪在泥沙上,以便讓救援人員進入泥沙深處施救。村民沿著救援人員搭好的通道進入,指出被埋親人大概的位置。
楊先生得知,那天晚上,二舅家的房子被泥沙完全吞沒,一對夫妻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全部失聯。
泥沙奔涌過后河溝被填滿,兩岸樹木倒塌
村民自發前來幫助救援
據央視新聞報道,地震后,民和縣中川鄉金田村和草灘村發生局地“砂涌”。截至12月20日20時56分,地震已造成海東市22人遇難、198人受傷,12人失聯。
12月19日下午,民和縣中川鄉草灘村干部告訴奇聞事件記者,村里仍有7人失聯,其中有3位75歲以上的老人,2人40多歲、2人50多歲,當地正組織搜救。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2月19日下午,金田村村干部吳芬梅告訴記者,金田村有13人失聯,一戶為5人失聯,另外兩戶均為4人失聯。吳芬梅介紹,金田村共1836人,414戶。
金田村和草灘村相鄰,兩村以一條用于灌溉的小河溝為界。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村民們沿著河溝查看發現,泥沙從附近一座不算高的“小土包”滑坡而來,沿著小河溝奔流而下,在兩村交界附近,河溝變窄,泥沙遇阻后向金田村、草灘村涌去,吞沒了河溝兩岸村民的家園。
12月20日,泥沙奔涌過后的河溝兩岸可以看到有不少樹木倒塌。十幾米深的河溝被泥沙填滿,泥沙表層的水已經結冰。
失聯者的家屬們守在搜救現場附近,等待親人的消息。救援人員為他們搭起可供避寒、休息的帳篷。帳篷里不時傳來悲傷的哭泣聲。楊先生一家也住在那里。
地震發生時,楊先生15歲的大女兒小楊在縣城的學校里,和同學們一起疏散避難。19日中午,小楊給爺爺打了個電話,才知道家里被埋了。小楊心里著急,馬上請了假往家趕。
來到家附近,小楊看到一群人圍在那里。小楊找到爸爸,看到爸爸在哭。小楊不相信被埋的家人們去世了,她想,她們只是被困住,暫時失蹤了。
12月19日晚上,楊先生家被埋的4人全部被找到,隨后被確認遇難。小楊聽到家人們開始商量買棺材的事,才意識到,媽媽她們真的遇難了。
在家屬們的帳篷旁,許多金田村的村民自發前來,盡己所能為救援出一份力。村民韓女士和幾名女子一起,架起一口鍋,把剛煎好的冒著熱氣的餅送給搜救人員和受災村民。地震發生時,韓女士和家人都跑到了村里的廣場上,逃過了“砂涌”帶來的泥沙。
待可怕的巨響平息下來,韓女士回到房屋附近,看到曾經居住的家園被埋在了泥沙下面,家門口被淤泥死死堵住,聽說有幾戶人家被埋,“心里特別特別難受。”由于不敢回家,韓女士和家人搬到未受災的親戚家暫住,“七八個人擠在一張床上,或者在車上睡覺。”
最后一通電話幫助確定救援點位
搜救人員與淤泥、嚴寒爭分奪秒
地震發生后,國家消防救援局青海機動隊伍(以下簡稱青海機動隊)第一時間趕赴地震現場。1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青海機動隊200名訓練有素的隊員抵達金田村,開展搜救工作。12月20日下午,青海機動隊員王律向奇聞事件記者講述了現場救援情況。
王律告訴記者,抵達現場后,隊員們意識到,當地不僅發生了地震,還發生了次生災害。淤積在現場的泥沙大約有4米厚。低矮的平房被完全淹沒,兩層樓高的房屋一樓被淹沒,只有二樓露在地表。情況復雜棘手,亟需調配大型機械設備支援。
松軟潮濕的泥漿讓人寸步難行。為了前往失聯人員所在的區域,隊員們找來木板、麻袋,一塊接一塊地鋪設起一條救援通道。鋪設工作從凌晨4點左右開始,直到次日中午才結束。為了爭分奪秒搜救,隊員們當晚就用鐵楸開展挖掘工作。人工挖掘困難重重,王律和隊友們一天一夜沒合眼。150名隊員以20人為一組,輪流進入搜救點作業。剩下的50余名隊員負責保障工作,確保救援隊在災區中自給自足。
12月19日上午,挖掘機等大型機器入場,搜救效率得到明顯提高。搜救采取“人機協作”的方式,挖掘機在淤泥中翻找,一旦發現失聯人員,隊員會立刻上前開展救援工作。150名隊員不再輪班,全部上陣,時刻緊盯現場救援情況。
泥沙沖毀了樓房,覆蓋了地表。淤泥太厚,難以用生命探測儀或雷達尋找失聯者。那么,救援人員如何判斷失聯人員所在的方位?
王律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大約10分鐘左右后,泥沙涌進村莊。在這10分鐘的間隙里,一些失聯村民給家人打出了最后一通電話報平安。根據通話信號留下的定位,搜救隊設置了5個搜救點,再加上村民的指認,有的放矢,展開精準救援。其中,1號、2號、4號點位位于金田村,3號、5號點位位于草灘村。
“不過,也不排除泥沙沖擊力太大,把人沖向百米開外的下游的可能性。”王律說。
王律介紹,青海機動隊主要負責1號和2號點位的搜救工作。1號點位是楊先生的家,隨著4名遇難者的遺體被發現,1號點位的主要搜救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2號點位,一棟黃色的兩層樓民房的二樓露在地表,一樓被淹沒在泥漿中。二樓墻壁上,糊著大約1米高的淤泥,泥沙從敞開的房門灌進屋內。房屋附近的泥漿上面,漂浮著2床被褥。在附近,幾根木頭從淤泥中翹起,那是一棟平層老房子的房梁。截至12月20日下午,泥沙之下,有4名村民被埋失聯。
4名失聯人員中,一名老太太已近百歲。兩層樓的黃色民房是新建的房子,老太太平時住在隔壁的平層老房子里。地震剛發生時,有家人和老太太通了電話,問候平安。然而,10分鐘后,家人就和老太太失去聯系。新房是框架結構,較穩固,而老房子被泥漿完全損毀。救援人員在老房子的位置挖掘時,看到了損毀的房梁和散架的衣柜。20日,老人的家屬通過救援人員搭建的通道進入二樓,取出老人的部分物品。
4號點位是一棟平房,大部分房體都被掩埋了,只露出一個屋頂。有一家5口在里面失聯。
王律告訴記者,截至12月20日,2號點位已配備了4臺挖掘機,4號點位約有6臺挖掘機。2號點位的房屋與4號點位的房屋相望。挖掘機分別從2號點位和4號點位開始,往中央挖掘,互相配合將兩個點位貫通,挖出一條可以通行的搜救通道。
松軟和濕滑的淤泥,加上冬季夜間寒冷的天氣,是救援工作最大的挑戰。“第一,淤泥體量大,深度深,含水分多,松軟濕滑,易塌陷。有的挖掘機齒輪全都陷進了淤泥里,需要把挖鏟伸向前,拉著機身艱難前進。第二,天氣寒冷,最低溫度達零下16度。救援人員需要一邊施救,一邊忍受嚴寒的侵襲。”
早晨,泥漿表面會結約5厘米的冰,泥漿表面變硬,人可以直接踩在上面行走。但隨著氣溫回升,冰層融化,加上人員走動,泥漿會再次變得松軟,一不留神就會踩進淤泥里,要廢很大的力氣才能把腳拔出來。
盡管面臨重重困難,隊員們全力搜索的決心不會動搖。“村民們就在旁邊看著我們。我們最大的心愿,是能盡早找到失聯人員,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王律說。
下一篇:最后一頁